公司动态 金融安全 行业资讯 定期报告 临时公告 金融为民、消保先行 监管资本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金融安全
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丨痛打“代理退保”黑产火力再升级!


整治“代理退保”黑产乱象工作持续推进。

 

01 多地出手,不法人员被判刑

 

2023年5月,福建省连江县人民法院判决6名涉“代理退保”黑产不法人员犯“敲诈勒索罪”,判处拘役5个月(缓期8个月)到有期徒刑3年10个月不等的刑罚,并处2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罚金。

这是全国首例以“敲诈勒索罪”公诉案件判决的“代理退保”黑产案件。

湖北省首例“代理退保”黑产公诉案件于近期宣判。

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决5名涉“代理退保”黑产不法人员犯“诈骗罪”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”,判处拘役5个月(缓刑6个月)到有期徒刑5年9个月不等的刑罚。

9月,江西省贵溪市公安局侦破的省内首例“代理退保”诈骗案一审宣判,贵溪市人民法院依法认定两名不法人员犯“诈骗罪”,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,并处罚金3万元。

同月,黑龙江省打击“代理退保”黑产典型公诉案件宣判,哈尔滨市某区人民法院以“诈骗罪”判处代理退保黑产人员刘某有期徒刑3年3个月,并处罚金2万元,责令刘某退赔被害人损失。

这都是多方协同发力的成果。

2022年10月,原银保监会、公安部、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整治“代理退保”黑产乱象专项行动。此后,多地建立整治“代理退保”黑产乱象的专门机制,联合部署开展整治行动,多措并举开展打击工作。

例如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、湖北监管局、天津监管局均与当地公安机关、市场监管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,梳理研判犯罪线索,密切协同开展打击行动;指导银行保险行业协会成立工作专班小组,协调强化行业内联防联控。

此外,部分地方还约谈相关头部自媒体平台,督促加强广告发布管理,实施精准打击。

 

02打击黑产,保险公司有高招

 

《中国银行保险报》记者注意到,今年“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”期间,几乎所有人身险公司都发布了警惕“代理退保”黑产的风险提示,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宣传范围,强化不同受众群体的风险意识。

业内人士表示,长期重疾险、年金保险等缴费期限长的保单是不法分子的主要目标。

因此,“代理退保”黑产对人身险公司特别是中国人寿、平安人寿、太平洋寿险等大型公司产生的影响较大。

因此,多家人身险公司高度重视打击“代理退保”黑产工作。

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,公司积极建立线索收集机制与平台,运用数据分析等方式锁定外部疑似不法组织或个人线索,深入排查挖掘内部疑似不法人员线索。锁定相关证据后,主动向监管部门及公检法汇报。

近年来,太保寿险探索通过智能风控技术建立“代理退保”的事前预警、事中处置和事后回溯工作机制,涵盖投诉信息、保单品质、业务员、客户、经办人、外部信息等六大类共34项监测指标。通过对比疑似线索发现可疑案件,持续提升重大风险预警能力。

 

03追根溯源,完善制度不停歇

 

退保是保险合同的终止,是投保人的合法权利,也是契约框架下正常的保险消费行为。而“代理退保”黑产则打着“帮助全额退保”的幌子进行非法勾当。

事实上,“代理退保”黑产猖獗背后,是行业或部分公司存在制度、规则方面的漏洞,给了不法分子套利空间。

业内人士认为,要想从源头上整治“代理退保”黑产,既要加强对黑产的打击力度,也要从行业内部堵住这些“套利漏洞”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针对“代理退保”黑产事件频发,监管部门在持续进行风险提示、联合其他部门协同治理的同时,也在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。

去年11月,原银保监会下发《关于进一步推动完善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的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,明确因销售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对客户及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,可以向相关销售人员追偿。

近日,金融监管总局发布《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》,明确销售人员离职后不得怂恿客户退保,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。同时,险企要将这一禁止性要求作为书面承诺,与销售人员签订委托合同时一并签署。此外,明确任何机构、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违法违规开展保险退保业务推介、咨询、代办等活动,诱导投保人退保,扰乱保险市场秩序。

 

★来源:2023年10月11日中国银行保险报微信公众号推文,仅做知识普及分享,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

版权所有:福建海西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 COPYRIGHT©2016-2018 | 本网站已支持ipv6 备案号:闽ICP备16028032号-1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367号 网站建设:博采网络